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10:39    次浏览
潘新日(河南潢川)我说的是柳树,家乡随处可见的柳树,一排排、一棵棵在春风中婀娜着、飘柔着,身影婆娑在小河的弯桥边,轻盈的绿枝拂动着一弯弯童年的快乐和梦想。住在淮河边,住在那个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小镇上,不仅仅是因为山水,更多的是这些树,这些花。我的印象里,这些生长在记忆里的柳树该是春天最好的舞者。仲春,当别的树刚刚幼芽初发时,柳树却已是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了。此时,漫步在河边细细的沙滩上,抑或,小船划过弯弯的石拱桥,看着水面上浮动的杨柳的倒影和渐行渐远的水波,内心的喜悦也随着这水波扩散开来,让明媚的春光和打湿的笑声一起落入水中。对柳树的记忆源于童年的柳笛,那婉转的笛声回荡在河边,回荡在春天的梦想里。做柳笛是我们这群孩子的拿手戏,时常,我们会在河边的柳树上折下粗粗细细的柳枝,用手捋掉柳叶,然后用小刀在柳条上使劲旋上一圈,之后,用手握住慢慢一拧,用牙咬住柳枝粗的部分,由粗向细用力一捋,柳枝皮就完整地脱下来了。接着,就是把柳枝皮的一端刮去外边的青皮、捏扁,一支柳笛就做成了,就可以呜呜呜的吹响了。我们做的柳笛,由于粗细不同、长短不等,加之吹的人用力的大小不同,发出的声音也就各不相同。印象里,短而细的柳笛,声音如小羊羔在叫;长而粗的柳笛声音如老牛在吼,也会吹出这样那样的声音,好听极了。放学的路上,柳笛声声,春风阵阵,缠绵的柳笛把乡下的小河吹得悠长而又深邃,留下了无尽的乐趣。男孩子玩柳笛,女孩子就更会玩了,大大小小的石桥边,一棵棵柳树把细细的枝低垂到水面上,微微地拂动着柔臂,青蔓的舞姿诱惑着她们,傍晚的霞光里,一个个踮着脚,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折下细枝,从根部剥开皮,用牙咬着柳枝的根部,轻轻地一捋,那柳枝就连皮带叶地挤成一个好看的疙瘩,成为一个碧绿的“绣球”。她们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好几串,在石板桥上一边摇晃着,一边唱着儿歌,玩到高兴处,也会把“绣球”抛出去,惊起河里觅食的白鸥,而那落水的“绣球”则被一群鱼儿簇拥着流向了下游。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柳絮飘飞的时节爬到树上,骑在枝头上折下韧性十足的细枝条,一圈一圈缠绕起来,编成形状各异的柳条帽,戴在头上,极像电影里的侦查兵。大人们从树下走过,如果你不发出声响,他们是不会发现隐蔽在绿叶间的你的。我们有时也会做大大小小的柳弓,用竹子做箭头,高粱秸做箭杆,打近的目标用小弓,打远的用大弓。有时候,我们就蹲在两棵树上对射,很多时候,我们都会取胜,对方则是流着眼泪退出了战场。长大了,我才明白,外地人为何称家乡为小江南了,柳树林不仅仅有我们好玩的童年,更多的是那一方美景,潺潺的河水,如弓的弯桥,纤纤的柳枝就是一幅淡墨的山水画,尤如唐朝诗人韩偓所言:一笼金线拂弯桥,几被儿童损细腰。无奈灵和标格在,春来依旧褭长条。我就是无端的喜欢垂柳,喜欢那一笼金线拂弯桥的意境。